龙山,其名自带风骨与灵性。一种说法,此山位于今湖北省江陵县西北,山势蜿蜒若龙蟠,故名“龙山”。
另有一种说法,是湖南湘西龙山县,处于湘、鄂、渝三省交界之地,是秦简文化的核心区、土家文化的发祥地和红色文化的富集区,拥有八面山、里耶古城等旅游资源。
同时,全国叫龙山的地名还有好几处,山东滕州龙山与即墨龙山、福建漳州龙山、江苏扬州龙山、浙江温州龙山以及辽宁、山西、河北、安徽、广东等地也存在名为龙山的地方 。
龙山,地名中的“龙”既呼应地形之奇崛,亦暗含华夏文明对龙图腾的崇敬——喻天象、喻王气、喻地脉奔涌之生机;而“山”则赋予其沉稳厚重的底蕴,形成虚实相生的文化意象。
“龙山会”这一雅集,便是在如此地理与人文交织的土壤中孕育而生。
展开剩余48%据《晋书·孟嘉传》载,东晋名士桓温于重阳日率僚佐登临龙山,设宴畅咏。席间秋风骤起,吹落参军孟嘉的官帽,众人皆笑其失仪。孟嘉却浑然不觉,饮酒自若,直至离席方知。桓温命人作文嘲之,孟嘉即提笔答文,辞采超逸、从容不迫,不仅化解尴尬,更成传世佳话,史称“落帽风流”。
这一应对,恰是魏晋风度的极致体现:于窘境中不失雅量,于讥讽中反以才思化之。孟嘉的坦然与机辩,让“落帽”从此不再是失礼之耻,反成文人洒脱不羁的象征。
龙山的地理险峻(山崖耸峙、云岚隐现)与人文活动的风雅(登高、赋诗、宴饮)因而紧密交融。“龙山会”不再仅是地理空间的集会,更成为精神高地的标志——既是对自然山岳的敬畏,亦是对人格修养的锤炼。地名中的“龙”之灵动与“山”之沉静,恰好隐喻了这场雅集的双重追求:才思如龙跃九天,心性如山稳不移。
今日再谈“龙山会”,虽时移世易,然其精神未褪。它提醒着现代人:在山水之间寻文化之根,于从容笑对中养君子之气。地名与典故互为注脚,让一场千年前的聚会,至今仍闪耀着东方智慧与风骨。
发布于:湖南省优配网-线上实盘配资-炒股开户-在线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