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被曝囤积大量高纯度浓缩铀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据可靠消息显示,这个中东国家目前储存的60%丰度浓缩铀已突破440公斤大关,距离武器级核材料仅一步之遥。这一惊人数字让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们寝食难安,他们正迫切要求德黑兰方面就这些敏感核材料的存放地点和使用意图作出明确说明。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最新发布的机密报告披露了更令人不安的细节:在巴以冲突爆发前的关键时期,伊朗的铀浓缩活动明显提速。多家国际权威媒体获得的内部数据显示,从5月17日到6月13日短短27天内,伊朗就将高纯度浓缩铀的库存量猛增了32.3公斤。这些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铀原料被精心储藏在戒备森严的纳坦兹地下设施中,其总量已达到足以制造多枚核弹的危险水平。
这份标注为\"绝密\"的报告特别强调,目前全球范围内,伊朗是唯一一个未公开拥有核武器却囤积如此大量高丰度浓缩铀的国家。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在报告中用加粗字体写道:\"这种情况构成了迫在眉睫的安全威胁。\"他强烈要求伊朗政府立即开放所有核设施,接受国际核查人员的全面检查。
展开剩余59%\"安全警报已拉响\"
今年6月美以联合空袭伊朗核设施后,局势急转直下。当时国际核查人员被迫紧急撤离,德黑兰随即宣布暂停与IAEA的所有合作。直到8月下旬,核查团队才获准重返伊朗,但他们的活动范围被严格限制——只能检查布什尔核电站这样的民用设施,而那些装着440多公斤\"准武器级\"浓缩铀的密封容器,则被伊朗军方转移到了未知地点。
IAEA在报告中用罕见的严厉措辞指出,这些失踪的核材料\"已经触发最高级别的安全警报\"。格罗西总干事特别提到,按照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设计标准,对高丰度浓缩铀的监控周期不应超过30天,这是防止核扩散的最后防线。然而截至报告发布时,伊朗已经让这些敏感材料脱离国际监管长达75天,远超安全红线。
军事分析人士指出,6月的空袭行动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虽然五角大楼声称成功摧毁了伊朗主要核设施,但卫星图像显示,位于福尔道的地下浓缩厂仅受到轻微损伤。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袭击后的混乱中,大量浓缩铀可能已被秘密转移至新的隐蔽地点。这些可随时提纯至武器级的核材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悬在国际社会头顶。
伊朗政府始终否认寻求发展核武器,但该国议会的动向却传递出危险信号。就在本周三,超过200名强硬派议员联名提案,要求伊朗立即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这份在1970年生效的国际条约,正是阻止无核国家获取核武器的法律基石。政治观察家认为,此举是对即将重启的国际制裁做出的激烈反应。
目前,欧洲三大国——德国、法国和英国已启动联合国制裁恢复机制,给德黑兰设下了30天的最后期限。这场围绕核问题的博弈正在升级为一场可能改变中东战略格局的危机,其发展态势牵动着全球神经。
发布于:天津市优配网-线上实盘配资-炒股开户-在线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