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整条河涌周围都是违建、淤泥和垃圾,水都堵着变黑变臭,一经过就要捂鼻子。”高明区荷城街道阮埇村村民区先生指着如今复通的1500多米环村河涌说,“现在臭味没了,水变清了,环境也变美了,我们每天都会出来散步。”
近日,荷城街道纪工委工作人员回访阮埇村时发现,昔日淤塞、荒废的环村河涌已重现河畅、水清、岸绿的水乡美景,一些游客沿着新修的景观栈道散步,在古朴的观景凉亭拍照休息。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真实可感
位于高明区西江新城核心区一侧的阮埇古村,三面环水,整条村被护村河包围,分为阮东、阮西、阮南、阮北四边。阮埇村开村于宋嘉泰二年(1202年),由宋朝进士区朝揖携族人从南雄珠玑巷迁至现址,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因宋朝至清朝期间,全村共有6名进士、17名举人、73名监生(国学生)、43名贡生(贡士)等,故享有“高明第一望族”之称。村中现存“阮北八大家”、阮西古民居等明清古建筑近百栋,先后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展开剩余77%始建于清代的大夫区公祠
“春满前溪花水香,三峰历历对茅堂。寻常莫遣柴门闭,看取山光下夕阳。”这是明代万历十七年进士区大相描绘阮埇村周边水域风光的诗句。阮埇自古有“阮水环潮”奇观,活水环绕如荷叶载珠,河涌交织形如月琴小阮,且“阮”字有兴盛之意,故命名为阮埇村,别名“阮溪”。阮水环潮就是阮埇“八景”之一。
阮水环潮旧貌图
然而,春天阮溪畔花香弥漫以及夕阳西下时的山光水色早已不见。去年8月,荷城街道纪工委在跟进监督民生诉求办理时,发现阮埇村村民对环村河涌水环境问题反映强烈。
“生活污水都直接排下来,走近鱼塘立马就闻到臭味。”
“池塘里满是垃圾,我住在旁边,风一吹就闻到味,吃饭都没胃口。”
......
街道纪工委随即安排工作人员深入调研发现,原来数十年来,由于环境管理缺位、人为占塘建房以及生活垃圾未及时清运等,原本连贯的环村河涌被分割成十余个鱼塘,加之缺乏污水处理设施,久而久之便出现河涌淤塞、水体发臭,以往的水乡风貌不复存在。
整治前阮埇村部分水廊环境脏乱
左右更多
在全面梳理环村河涌水环境问题基础上,街道纪工委将阮埇村水环境整治纳入“一镇街一实事”专项监督清单。在街道党工委统一调度下,街道住建水务办、农业农村办等职能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街道纪工委负责挂钩督导,共同研究解决阮埇村水环境系统整治方案。
经多次论证,工作组围绕“清理水系、清除违建、整治环境、动员村民”目标任务,采取“先清理违建、后清淤引水、再美化建设”的工作思路,以领导挂帅、专班运作、发动社会力量等方式,对阮埇村水环境开展系统整治提升。
“解决水环境问题,首要是清理违建占塘。但由于牵扯到错综复杂的利益,起初因少数村民不理解而迟迟未能迈出清理的第一步。”街道纪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坚持靠前监督,既督又战,联同工作组积极开展违建清理包户攻坚。一方面,街道纪工委带头入户宣传引导,并安排纪检监察干部加入驻村团队,开展讲政策、明道理、释疑惑,全力争取村民的理解;另一方面,压实工作组责任,督促街道综合执法办等职能部门亮明依法清除违建的鲜明态度,坚持一碗水端平,依法依规有序推进整治工作。
在街道综合执法办、农业农村办、住建水务办等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整治工作得到广大村民和乡贤的大力支持,凝聚起上下一心的强大合力,累计拆除违法建筑物131处,拆除面积超1.2万平方米,其中超九成违法建筑侵占时间10年以上,最长接近40年。
整治后阮埇村水廊风景如画
左右更多
清理违建稳步推进后,打通水流堵点,引入源头活水成为关键一步。街道纪工委积极协调街道综合执法办、城建事务中心、水利所等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清淤、治脏、通渠、引水等一系列整治提升工作。最终,成功清除淤泥8.38万立方米,清理清运各类垃圾超1214吨,串联贯通14口池塘。同时,建成引水泵站,秀丽河水可随时注入环村水系,并沿水系建成景观栈道、碧道、凉亭、水车等设施,实现活化水体循环、景观改造提升。
环村河涌前后对比图
今年6月,“阮水环潮”历史景象得到重现,1.5公里翡翠玉带环绕,14口池塘碧波激荡,彰显了阮埇村水环境治理成效。“如今阮埇村被纳入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第三批典型村建设名单。”街道纪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提升监督治理效能,结合百年古村、阮埇文化、阮水环潮等资源禀赋,推动阮埇村探索兴村富民之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解决各类民生堵点问题,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布于:北京市优配网-线上实盘配资-炒股开户-在线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