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准备把到期存款转存五年期,没想到利率又降了!”9 月 26 日,邮储银行全新存款利率表正式落地,这场与六大国有银行同步的调整,让 “存期越长收益越低” 的利率倒挂现象再度加剧 —— 五年期定期利率跌至 1.30%,较三年期 1.25% 仅高出 0.05 个基点,10 万元本金存五年比上一轮调整少赚 4500 元利息,瞬间引发储户热议。
一、短期企稳,长期 “断崖式” 下行
据 9 月 25 日邮储银行最新披露数据及 26 日行业调整动态,本次利率体系呈现鲜明的 “短稳长降” 特征,各期限利率具体如下:
对比 8 月数据可见,活期利率维持 0.05% 不变,但两年期、三年期利率分别下调 5 个、10 个基点,五年期利率较今年 5 月更是累计下降 20 个基点。值得注意的是,大额存单起存门槛仍为 20 万元,一年期利率 1.25%,较普通定期仅高出 0.27 个百分点。
二、不同存法利息差可达千元
以 10 万元本金为例,三种主流存款方案收益差异显著:
展开剩余70%全额存五年期:年化 1.30%,到期利息 6500 元,较 2024 年同期减少 4500 元;
全额存三年期:年化 1.25%,到期利息 3750 元,虽低于五年期,但流动性更优,若到期后转存,实际收益或反超;
阶梯存储法:3 万存一年(0.98%)、3 万存两年(1.20%)、4 万存三年(1.25%),三年累计利息约 3522 元,牺牲少量收益换来了每年有资金到期的灵活性。
对于 20 万元大额存单客户,一年期利息 2500 元,较普通定期多赚 540 元,但需承担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的风险 —— 若持有 6 个月后取款,利息仅 500 元,损失率达 80%。
三、银行 “减负” 与政策导向双重驱动
此次调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银行业应对多重压力的必然选择。数据显示,2025 年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 1.42% 的历史低位,较 2023 年收缩 0.3 个百分点。在 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多次下调导致贷款收益下滑的背景下,降低存款利率成为银行 “节流” 的关键手段。
从宏观政策看,央行 9 月 17 日开展的 1500 亿元国库现金定存操作中,1 个月期中标利率下降 5 个基点,释放出明确的宽松信号。业内分析指出,这与 “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通过降低存款收益,可间接推动储户将资金转向理财、股市等领域,激活市场活力。此前 7 月数据显示,居民部门新增存款同比少增 6000 亿元,而银行理财规模突破 30 万亿元,印证了储户资产配置的转变趋势。
四、锁定收益 灵活配置是关键
面对利率下行常态,业内专家给出三大建议:
优先锁定中短期利率:鉴于四季度或再降 5-10 个基点的预测,建议将 1-3 年内不用的资金配置三年期定期,避免长期利率进一步下滑风险;
善用组合策略: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的储户,可采用 “6:3:1” 配置法 ——60% 存三年期、30% 存一年期、10% 存七天通知存款,兼顾收益与灵活;
关注分支行差异:部分县域网点针对 “乡村振兴存单” 可能有 0.05-0.1 个百分点的利率上浮,办理前需咨询柜台公示利率。
五、利率低位运行成常态
多家研究机构预测,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存款利率低位运行将成为中长期趋势。与 2023 年相比,当前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利率已累计下降 65 个、75 个基点,且未来仍有下调空间。对于储户而言,与其等待利率回升,不如结合自身资金使用计划,尽早制定多元化配置方案。
发布于:上海市优配网-线上实盘配资-炒股开户-在线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